Posted on Tue, 25 Mar 2025, 09:24
©粮农组织/Alessandra Benedetti
集装箱行业日常运营所造成的广泛破坏正在让地球买单,其对环境和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即将卸任的海运集装箱焦点小组(下称“SCFG小组”)主席Gregory Wolff表示,行业和监管机构必须通力合作,共同寻找解决办法。SCFG小组设立的初衷是要为集装箱国际运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和污染扩散这一重大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SCFG小组由《国际植物保护公约》(下称“IPPC”)管理机构——植物检疫措施委员会(下称“植检委”)设立,而IPPC则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称“粮农组织”)设立。SCFG小组成员包括来自世界航运理事会和全球货主论坛的集装箱行业代表,前者代表航运公司的利益,而后者则代表货主的利益。
Gregory Wolff解释说,通过集装箱国际运输等污染源头传播的土壤等污染物、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给农业、服装贸易和其他行业造成超过2200亿美元的损失。
“微小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极少量的土壤传播,一旦横渡大洋,就可能在任何人察觉之前就在区域生态系统中造成病虫害肆虐。”Gregory Wolff如是表示。
控制土壤和其他可能携带有害生物的污染物传播,对于各大生态系统、气候乃至依赖植物资源的农业、服装、制药等经济部门至关重要。
“全球每年有2.5亿次集装箱运输作业,在任意时间点都有约2000万个集装箱在开放式循环网络中向四面八方流动。”Gregory Wolff解释道,“即使只有很小一部分植物遭有害生物污染,也意味着大量病虫害将被引入新的地区,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破坏,并增加防控成本。”
根据每个国家报告的污染情况不同,集装箱污染率一般在10%至55%间徘徊,有时甚至超过55%。农业行业受影响严重,而要把所有这些集装箱里里外外都清洁一遍,挑战也着实不小。
IPPC早在15年前就开始关注集装箱国际运输所带来的挑战,并认识到供应链极为敏感,很容易受到阻碍。
“我非常高兴看到,在去年召开的植检委年度会议上,我们通过了一项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指导意见,即IPPC《最大限度降低海运集装箱途径相关有害生物风险建议》。”Gregory Wolff如是说道。
新冠疫情唤醒了人们对供应链脆弱性的认识。当时,大批集装箱积压在港口,船只在近海滞留数周无法卸货。
上述物流问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商品短缺和通货膨胀。IPPC在采取行动时必须非常谨慎。“我们必须找到一个非常平衡的做法。”Gregory Wolff解释道。
IPPC和SCFG小组都认识到,必须找到物流行业接受并支持的解决方案,将集装箱污染降至最低。“因为没有行业的支持,我们再怎么尝试,再怎么做,都不会成功的。”Gregory Wolff表示。
IPPC希望与物流行业合作,并因此设立了SCFG小组,邀请集装箱行业代表作为正式成员加入小组,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也是IPPC常规工作方式的一大突破。
Gregory Wolff承认在此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极大的困难”,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总能设法解决这些困难,找到协作前行的方式。”
2018年在中国深圳的那次“突破性时刻”促使IPPC和各国政府意识到,与物流行业全面合作,势在必行。尽管疫情期间SCFG小组的工作受到了干扰,并有所延迟,但我们仍努力想办法继续推进相关工作,直至就应对上述问题达成一致。
作为保护全球植物资源的重要组织,IPPC认识到,一旦新的、具有潜在破坏力的病虫害入侵某一地区,往往一时很难察觉,而等最后检测到了再想根除就为时已晚了。
“一旦新的病虫害危及主要粮食作物,侵袭非洲某地,或任何主要农作物产区或林业区域,便可能引发严重的粮食减产。数据显示,植物病虫害可造成高达40%的产量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一年高达2200亿美元。”Gregory Wolff解释说。
此外,植物病虫害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例如可能会毁坏森林,这将影响碳吸收、城市降温及受灾当地的生态系统健康。
“要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代价,还有气候和环境方面的代价。”Gregory Wolff如是强调。他同时补充道:“植物及其相关制品——食品、建筑材料、服饰等——为经济带来巨大的驱动力。因此我们不能低估植物生产和植物健康对全球经济和环境的重要性。”
为了在确保贸易畅通无阻的同时,又能保护好环境,该小组把工作重心放在了预防和宣传教育上。
要预防污染物和有害生物传播就必须要向全球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其注重集装箱内外清洁。
必须向其说明污染物和有害生物传播可能会破坏脆弱的区域生态系统,并让其了解如何在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防止污染物和有害生物传播。
例如,应将集装箱置于硬质地面上,以防止其沾上土壤;供应链各环节的货箱保管单位都应对集装箱进行查验,尽可能对集装箱实施刷洗或清洁处理,并在空箱重新投入使用之前于空箱堆场进行清洗;以及应尽量在白天装箱,以避免灯光吸引害虫靠近。
Gregory Wolff强调,从工厂到卡车,码头、货船,再到收货人,必须在物流链的每个环节都采取上述措施。
为说明这些措施的必要性,他以一种入侵性、破坏性有害生物为例,介绍了其特性:
“谷斑皮蠹的休眠期非常长,达三到四年。待条件成熟之时,它们便会从休眠状态复苏,一下子大量出现。在某些看似干净的集装箱中,也会出现它们的身影。此外,还有一些土壤传播的病原体和病虫害,能以休眠状态存活40年之久。”Gregory Wolff如是解释道。
他还补充说:“我们基本的想法是要建立一个(物流)系统,确保绝大多数集装箱在运输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无污染状态。”
Gregory Wolff承认,解决集装箱意外携带病虫害的问题非常困难:“全世界每时每刻都有2000万个集装箱在运输途中,而每年的运输总量更是高达2.5亿个,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拥有足够的资源对这些集装箱逐一检查。即便能做到,对每个集装箱逐一检查也会让整个物流系统陷入瘫痪。”
IPPC的指导意见旨在就如何安全应对虫害暴发提供建议,因为一旦在打开集装箱时发现害虫,就必须确保其不会逃逸。
去年11月,物流行业在鹿特丹召开了一场会议,IPPC受邀出席。会上探讨了集装箱设计的方方面面,并研究了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的各类做法。
要长期解决这一问题,其中一个办法是重新设计标准集装箱,例如将木制地板改为钢制底板,减少害虫或土壤藏匿的缝隙。据Gregory Wolff介绍,新设计的集装箱在空箱状态下重量并未增加,成本也与原有设计持平。。
新设计将会逐步推广。不过,IPPC也坦言,集装箱“非常耐用”,使用二十年都不成问题,因此更为现实的做法是“鼓励制造商在未来二十年内逐步更新集装箱设计。”简言之,就是待到老款集装箱寿终正寝之时,再用新设计取而代之。
另一种解决方案或将同样有用,那就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集装箱的外部影像。港口的政府代表可利用该技术将少数被污染的集装箱识别出来,并着重对其进行检查。
Gregory Wolf卸任后,SCFG小组的工作将由荷兰官员Thorwald Geuze和澳大利亚官员Rama Karri接手,直至2027年该工作组任期结束。
在此之前,SCFG小组将考虑IPPC是否应制定一项相关标准。Gregory Wolf表示:“不过我们真正希望的是,本焦点小组在未来两年内要为2027年3月召开的年度植检委会议提交一份明确的提案,对以下问题作出回应:未来十年我们应如何处理集装箱问题?IPPC应就指导意见做何工作?有哪些具有潜力的新兴技术可以加以利用?”
Gregory Wolf最后总结道,尽管IPPC的核心职责是制定标准,但它也以多种形式提供指导意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其一系列国际标准。这些标准向IPPC的185个成员提出具体要求,以便各国政府能够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将其落到实处。
“IPPC建议不同于正式标准,它不设强制性要求,而是针对某些特定的行为加以鼓励。当下,我们正朝着更明确的决策方向迈进,以找到相关问题的长期解决办法。”
本文作者为Nick Savvides,原刊载于以下链接: https://seanews.co.uk/shipping-news/powerpoint-presentation/